聯合收割機駛過金色田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9.1萬畝小麥顆粒歸倉。隆隆機聲,響徹田野,連片麥田,遍地金黃。
平均畝產1200斤,總產1億多斤,擁有耕地10.5萬畝的產糧大鎮長清區歸德街道,今年又迎來了夏糧豐收。
“高標準農田旱能灌、澇能排,種、收都省時省力!”種植小麥3340畝的種糧大戶張有國告訴記者,今年小麥畝產達到1250斤。同樣嘗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甜頭的還有農戶郭先鋒,他種植的400畝小麥,畝產達1300斤。
“以前大水漫灌浪費水不說,光滋洇土渠壟溝子,就得半天,3000多畝地澆一次就得半個月;現在澆地,5天澆一遍,跟過去效果完全不一樣。”張有國對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灌溉效率的提升,深有感觸。他說,高標準農田全部埋設地下管道,間隔50米設一個出水口,灌溉時,只要到井房一刷卡,大田多個農用井就會涌水澆地,“節水、節電、節地、省工、省錢。”據了解,通過“把井搬到地頭上”騰退原有地上土明渠,歸德街道新增耕地800多畝...[查看原文]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032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