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后,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狼山農場八分場的小麥套種玉米基地,嫩綠色的麥苗迎風搖曳,放眼望去,麥苗間有規律地穿插著一壟壟覆好的地膜,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這里便是鄔子林家庭農牧場小麥玉米寬幅套種種植示范基地。
種糧大戶鄔子林一邊在田埂上來回踱步,一邊查看小麥長勢。“我這1600畝地,以前還種些經濟作物,今年在政府和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全部種成了小麥套玉米,這種套種模式能實現一塊地‘兩片田’,可以保證糧食產量的穩定。”鄔子林告訴記者,小麥套種玉米后,小麥和玉米的收入加上政策補貼,每畝地純收入約1300元~1400元,比種其他經濟作物省心、省力。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創新推廣小麥玉米寬幅套種栽培模式,該種植模式采用“22+4”模式種植,即22行小麥加4行玉米,總帶寬4.3米。“小麥套種玉米種植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小麥春分前后種完,玉米在4月中下旬種完,小麥和玉米的共生期為65天左右。這種模式通風效果好,能充分利用光能等資源,克服了傳統種植模式的不足與缺陷,既可滿足玉米生長,又不影響小麥生長,實現了互利共贏、增產增收。”臨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高海燕說...[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