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隴原大地,麥浪翻滾,金黃遍野。甘肅各地正搶抓農時推進夏收工作,通過“科技+農業”深度融合、統防統治精準施策、機械化作業全面普及,勾勒出一幅夏糧豐收的壯闊圖景。
據統計,全省多地小麥已進入成熟收割期,“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覆蓋率超80%,農機總投入超萬臺套,為全年糧食安全筑牢根基。
在酒泉瓜州縣瓜州村,植保無人機群在麥田上空穿梭,霧狀藥劑均勻覆蓋8萬余畝麥田,單架無人機日作業量可達600畝,較傳統人工噴防效率提升20倍。“以前背噴霧器打藥一天幾十畝,現在200畝地全程機械化,省心又高效。”種植戶孫懷仁的感慨,折射出甘肅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隴南徽縣則上演著“農機軍團”聯合作業的場景:聯合收割機吞麥吐粒、秸稈收集機打包成捆、旋耕機整地待種,千畝麥田從收割到整地僅需數小時。徽縣農機中心數據顯示,全縣投入聯合收割機600余臺、各類農機3000余臺套,機械化收割率達95%以上,較傳統手工收割效率提升20倍。民勤縣南湖鎮的植保無人機更實現“厘米級”精準施藥,農藥利用率提高30%,人機分離作業模式保障農戶安全。
面對春夏持續旱情與病蟲害威脅,甘肅各地將“一噴三防”(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倒伏)作為穩產核心舉措。瓜州縣投入25萬元采購吡蟲啉0.4噸、磷酸二氫鉀3.1噸,以“四統一”模式(統一組織、藥劑、時間、技術)覆蓋13個鄉鎮;武威涼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加急發放“一噴三防”物資,通過無人機飛防作業實現全覆蓋;成縣蘇元鎮則依托“五統一”標準化管理(統一品種、條播、田間管理、施肥、收割),使良種純度提升至99%以上,即便遭遇旱情仍實現產量持平。
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魏長平介紹說,“一噴三防”通過科學配比殺菌劑、殺蟲劑與葉面肥,可延長小麥灌漿期3~5天,千粒重提高1~2克。目前,民勤7.8萬畝小麥已完成4300余畝噴防作業,預計7月中旬開鐮收割。
在良種繁育層面,隴南成縣蘇元鎮創新“部門+院校+企業+經營主體+農戶”模式,對傳統品種“潘林”實施提純復壯,今年6000畝基地生產的優質種子將保障全縣3萬畝綠色小麥種植。徽縣則通過人工增雨、寬幅勻播等抗旱技術,搭配訂單收購模式(合作社收購價高于市場價10%),激發農戶種糧積極性。
夏收準備環節,涼州區百富興種植家庭農場組織技術團隊對農機進行“體檢”,從發動機到收割裝置逐一檢修;徽縣設立15個農機維修服務站,培訓機手720余人次;各地均成立“三夏”生產專班,制定應急預案,確保顆粒歸倉。民勤縣更探索“五良”措施(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推動高標準農田與智慧農業融合,通過墑情、苗情實時監測實現精準施策。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仗,科技是制勝關鍵。”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芳的話語道出甘肅農業發展的核心邏輯。目前,瓜州、徽縣、成縣等地已累計完成“一噴三防”作業超30萬畝,預計夏糧產量穩中有升。蘇元鎮尹水村種植大戶辛小國計劃明年擴種至12畝,“合作社統一收購,不愁賣,收益有保障。”
從無人機飛防到良種繁育,從機械化收割到智慧農業,甘肅正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引領,將科技基因注入每一寸麥田。隨著夏收大幕全面拉開,這幅由科技繪就的豐收圖景,不僅承載著隴原百姓的致富希望,更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實注腳。